內外循環厭氧反應器的優化改進與應用
垃圾滲濾液是垃圾在堆放過程中因重力壓實發酵等物理、生物及化學作用產生的廢液。由于目前中國生活垃圾分類制度不完善,生活垃圾中混有廚余垃圾、工業垃圾、建筑垃圾等行業垃圾,導致滲濾液產生量大,水質成分復雜,具有高有機污染物、高氨氮、高重金屬和高含鹽等特點。目前處理垃圾滲率采用的主流工藝為厭氧和MBR處理技術。內外循環厭氧反應器是一種高效厭氧處理器,在上流式厭氧反應器基礎上發展而來。反應器內循環依靠沼氣在提升管和回流管間產生的密度差形成,廢水中有機物和污泥顆粒間的傳質得以強化,處理能力提升。反應器外循環通過外置循環泵實現,能克服調試期間內循環較弱的問題,縮短調試周期。IC反應器核心部件為三相分離器及循環布水系統,其中三相分離器起到分離收集沼氣并攔截污泥的作用。
基于CFD模擬和冷模實驗結果,形成優化改進方案,對三相分離器進行改造,改造后厭氧反應器污泥濃度梯度明顯,底部污泥濃度由原有的l〇g/L提升至80g/L,滲濾液處理量較同期提升20%,COD去除率由87%提升至94%,且抗沖擊能力增強。
基于CFD模擬和冷模實驗結果,形成優化改進方案,對三相分離器進行改造,改造后厭氧反應器污泥濃度梯度明顯,底部污泥濃度由原有的l〇g/L提升至80g/L,滲濾液處理量較同期提升20%,COD去除率由87%提升至94%,且抗沖擊能力增強。